学院简介
文学与教育学院简介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14日点击:

文学与教育学院(简称文教学院)创建于2004年,前身为文法系,2010年更名为中文系,2018年更名为文学院2023年更名为文学与教育学院。现设有汉语言文学、广播电视学、汉语国际教育、小学教育、学前教育等5个本科专业。其中,汉语言文学专业是我院品牌专业,2020年3月获批陕西省“双万计划”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小学教育、学前教育专业是我院的特色专业。文院本年度招生汉语言文学、小学教育、学前教育三个本科专业,以及专升本小学教育专业专升本学前教育专业。文院现有在校生3531人。

教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职教师74人,兼职教师11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6人、讲师2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48人。教师队伍中有6名普通话测试员,其中1名为国家级测试员。

文教学院现有5门精品课程,1门精品资源共享课,3个研究所。近三年申报省厅级项目9项,近三年来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6篇,人大复印资料转载5篇,出版著作、教材12部。文学院始终坚持教学与科研并重,注重学术交流。“文法论坛”和“青年教师论坛”是文学院坚守多年的两大学术交流平台,曾先后邀请原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长江学者”张新科、陕师大博导赵学勇、黑维强、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梁向阳等国内知名学者、作家及学院在职教师,举办学术讲座60场。

教学院现有3个教师技能实训室、1个微格教学实验室、1个演播室、1个非线编实验室、3个电钢琴实训室、1个形体舞蹈训练室2个书法实训室、1个仿真模拟实训室、1个科学创意美工实训室。实验室完全满足在校生实践实验操作的需要,实现了与就岗就业的无缝对接。

教学院注重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和专业实践技能提升,搭建社一刊一报的实践平台,即文学社、朗诵社、国学社新媒体社,刊物《漠绿文学》,报纸《漠绿报》,为广大学子提供了施展才华、展示自我的舞台。

教学院通过以赛促学的方式,挖掘学生潜力,成效显著。品牌学科竞赛汉字规范书写活动,连续两届分别荣获省级优秀组织奖和团体三等奖,中华经典诵读连续三届,多次荣获省级比赛三等奖和优秀组织奖。参加全国大学生文化创意大赛获一等奖和优秀奖。陕西省高校第三届心理情景剧展演活动获三等奖。陕西省柔力球大赛一等奖。北京大学生电影节西北赛区影评大赛三等奖。陕西省教育厅2019年教师节征文二等奖。近三年来,学生共荣获省级以上文艺、体育竞赛奖励共18项。

教学院人才培养效果显著。毕业生普通话过关率高达94%,教师资格证获取率达80 %以上,为从事中小学教师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毕业生中400多名同学考取了硕士研究生,60多名同学考取了各级各类公务员,20余名学生成为援疆、援藏干部,2名学生成为国家公派教师,26名学生成为国家汉办志愿者,20名学生海外就业。在3000余名校友中,已涌现出一批杰出的青年才俊。白伦、慕莹校友在蒙古国受到原中央政治局常委刘云山的亲切接见;曹文生业余从事文学创作,曾荣获“陕西省青年文学奖散文提名奖”、“首届杨万里诗歌奖”,出版散文集《果蔬园里种光阴》;王倩担任村官,被称为“最美第一书记”;毕岸现为中国作协会员,发表《感谢所有》等文学作品;冯鑫参军入伍,先后被评为优秀义务兵、爱警习武好战士、最美新兵,荣立“三等功”;黄志丽在中华起点网、写作网等写作网站发表作品四部;乡村小学“扶贫最美教师”米海琴;何秋亮、高江江等10余名援疆毕业生,得到当地用人单位的好评。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相信在未来的岁月里,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文学院将会走向新的辉煌!







联系地址:西安市长安区皂河路2号


邮编:710100 电话:68084680

文学院

ICP备案号:陕ICP备15015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