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系第三届“学术活动月”圆满结束
作者:董 超 审核:刘向斌
在学院的大力支持下,为促进各专业学科建设,加强学风建设,开阔广大师生的学术视野,为学院建校十周年、中文系建系十周年庆典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中文系于2014年11月举办了第三届“学术活动月”活动。本次活动以“文法论坛”为交流平台,从11月6日开始,至11月24日结束,共举办了4场高水平的学术报告会。
11月6日,延安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中文系特聘教授高治东博士,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师生作了题为《英汉语码转换的认知机制及其教育意蕴》的专题学术报告,拉开了本次学术活动月的序幕。高治东教授立足于跨文化交流的角度,根据汉语与英语两种语言的不同特点,对两种语言之间文化转换的诸多问题作了精彩的剖析。11月14日,西安财经学院文学院副院长、师海军副教授为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师生作了题为《生活·读书·新知——我的大学生活》的报告。他特意拈出几个为大家普遍认同的话题,借助丰富的文献与考古史料给予批驳,告诉广大师生,读书要善思、勤思,要敢于挑战陈见、挑战权威,敢于质疑,只有这样,才能读有所得。11月20日,延安大学文学院教授、《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原常务主编、中文系特聘教授朱联营先生为中文系广播电视学专业师生作了题为《快节奏的生活时代更需要智慧性阅读——用阅读智慧抚慰浮躁不安的心灵》的报告。朱教授指出,我们不该总是拼命赶超当今社会生活的快节奏,而应当记得抽些时间,坐下来静心做一点儿智慧性阅读与思考的功课,给浮躁不安的心灵补充一些人生的精神营养。朱教授还在阅读内容和阅读方法上给出了诸多有价值的建议。11月24日,西北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孙尚勇教授为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师生作了题为《文学在两难之间——从萧统< 文选序>谈起》的学术报告。孙教授从萧统在《文选》编纂中文学理论和实际选择的矛盾出发,触及了文学在“文学性”和“政治性”之间的“两难”处境。孙教授能够从惯常的文献材料中挖掘出新问题,作出“文学自觉”本身就是文学研究中的一个假命题的论断。他敢于发前人所未发,见解独到、学术视野开阔,令人印象深刻,发人深思。
本届“学术活动月”有三大特点:一是受益面广。四场学术报告是针对中文系三个专业的特点而开展的,满足了各专业师生的专业需求。二是开阔了中文系教师的学术眼界。学者们或从专业角度,或从阅读角度,或从科研角度出发,无不体现出认真钻研、求真求实的特点。这对提高中文系青年教师的科研意识、开阔其学术视野具有积极意义。三是参与度高。本届“学术活动月”约有1000余名师生积极参与。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体现了中文系坚持教学与科研并重的办学理念,为学院建院十周年、中文系建系十周年献了一份厚重的贺礼。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