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翟美菁 审核:蔡静波
为加强教学质量监控、精准掌握教学动态,5月14日下午,文学与文化传播学院在1510会议室组织召开本学期期中教学检查教师座谈会。院长蔡静波与各专业教师代表齐聚一堂,共商教学改进良策。

座谈会现场
聚焦质量提升 深化教学改革。会议以“优化教学常态,提升课堂效能”为主题,重点围绕三大核心议题展开:一是课程教学运行情况,包括教学进度把控、实践教学开展及考核方式创新;二是学生学习状态分析,涵盖课堂参与度、作业质量及专业认同感培育;三是教学保障体系建设,涉及教学设施完善、教研活动实效及质量监控机制优化。参会教师们结合《中国古代文学》《现代汉语》等课程教学实践,共提出23条针对性建议,内容涉及教学管理优化、学风建设强化、教学资源整合等多个方面。
直面问题短板 共研改进路径。针对教师们反映的“学生课堂专注度不足”“实践教学设备老旧”“毕业论文指导配合度低”等问题,蔡静波指出,教学质量提升需建立‘问题台账—专项研讨—整改落实’的闭环机制。他强调,学院将重点推进三方面工作:一是构建‘课前预习检测+课中互动激励+课后拓展巩固’的教学新范式;二是加强课堂管理,严格落实‘无手机课堂’制度;三是优化毕业论文指导与就业服务流程,动态调整管理模式。
强化责任担当 落实立德树人。蔡静波在总结讲话中对全体教师提出三点要求:一要坚守教学初心,将OBE理念融入教学全过程;二要创新教学方法,利用数字化手段提升课堂互动性;三要强化协同育人,构建“导师制+项目制+竞赛制”三位一体的培养体系。学院将通过建立教学督导常态化听课机制、开展课程思政“一师一优课”评比、组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训练营等举措,切实将整改落到实处。

发言互动
本次座谈会是文学与文化传播学院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环节,通过“问题诊断—即时反馈”机制,实现了教学管理的高效沟通。文学与文化传播学院将持续完善“学生-教师-管理层”三维联动的质量监控,深入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以扎实举措推动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为培养新时代人文素养深厚的复合型人才筑牢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