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势专业
首页 >> 专业设置 >> 正文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优势专业建设方案
更新时间:2019-05-21 14:01:11点击: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优势专业建设方案

我系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在我院首届教学工作会议上已被确立为我院首批建设的优势专业之一。根据学院要求,结合我院我系实际,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和反复研讨,现提出我系汉语言文学优势专业的建设方案。

一、专业现状

(一)专业历史

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始建于2004年,并在同年9月招收四年制本科学生。到现在,该专业以培养本科人才为主,已为国家培养了237名本科人才。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需要的、具备一定的文艺理论素养和系统地掌握汉语言文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在国家机关、新闻、文艺、出版部门、企事业单位和中等学校从事文字写作、文化宣传、文学评论和汉语言文学教学等实际工作的高级应用性人才。

汉语言文学专业一直是我国高校的传统专业之一,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对该专业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2007年,根据学院发展的总体需要,我系对专业设置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在专业结构设置中加强了实践性环节。督促教师改变传统以讲为主的教学方法,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加强对学生动口动手能力的培养。鉴于高校教师实践经验不足的现状,采取“请进来”的办法,聘请部分社会上有丰富经验,有一定理论水平的专家担任教师,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事实证明,这对学生的培养和就业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根据学院对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我们将逐渐形成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主,并以面向市场、面向实际应用、面向未来的专业发展理念和机制。

(二)教学条件

1、师资队伍的现状

目前我系教师队伍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专职教师、外派教师、外聘教师。从发挥的作用看,专职教师是主体,外聘教师是主干,外聘教师是补充。从数量上看,外聘教师最多,是主力,外派教师占少数,是骨干,专职教师介于二者之间。专职教师呈逐年增多的态势,外聘和外派教师的数量基本稳定。下面我们以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配备情况为例来说明我系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师资构成情况:

目前,该专业有教师36人,其中专职教师18人,外派教师4人,外聘教师16人。其中:教授5人,占教师总数的13.9%;副教授5人,占教师总数的13.9%;讲师9人,占教师总数的25%。讲师以上(含讲师)教师占教师总数的52.8%。中青年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者1人,硕士学位者21人,硕士以上(含硕士)学位者占教师总数的61%;55岁以上的教师8人,40—55岁的3人,40岁以下的25人。中青年教师占教师总数的30.5%。职称、学历结构较为合理。约五成教师都在教学第一线工作多年,具有较强的教学与科研能力。这些教师在培养学生双基知识的同时,重视教学与科研相合,将学科前沿渗于所教课堂教学之中,注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以严谨的治学态度,求实的工作作风受到学生的欢迎与尊敬。

2、教学条件

2.1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现有教学班级19个,每个班都配备专用教室,配备相应的桌凳、黑板和照明灯具、风扇等学习、教学器材设备。每个班都配备了辅导员,07、08级每班还配备了班主任。学院还配备多个多媒体教室,但只可以满足一部分多媒体课程使用。

2.2我院有图书馆,内有一定数量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纸质书籍和电子书籍。但专业期刊数量少,加之无法上期刊网等查阅信息资料,师生学习科研的条件乏善可陈。我系数次提出建立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影像光盘系统,但由于审批程序缓慢,一直无法实现。

2.3目前实习、见习基地建设尚显滞后。没有一个挂牌的实习、见习基地。每年的实习、见习都要临时联系,而且条件简陋。这种情况不利于提高学生毕业后适应实际工作岗位的能力,为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服务。

2.4限于各种条件,高水平教学研究活动开展次数有限,高层次学术交流不够,校园文化活动层次低、质量不高,氛围熏陶人、环境教育人的作用有限。

二、优势专业建设方案

(一)专业建设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质量立系、管理强系的理念,从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高度进行总体设计和统筹安排;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人为本,依法治系,以内涵建设为重点,整体推进;遵循学院的办学指导思想,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指导专业建设的各项工作,努力实现汉语言文学专业优势专业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二)专业建设目标

1、根据我系汉语言文学专业现状,我们的中长期目标是:将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成 “院级重点,省内有一定影响”的名牌专业。

2、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课程改革和建设,优化课程体系,突破一本二本培养模式,继续删减理论课程,增加实践性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实践内容,形成合理的汉语言文学学专业课程体系及结构安排,形成既符合高等教育教学规律又符合三本学生实际的具有我系特色的科学教学方法,逐步形成一批教学质量高、有特色有影响的课程体系。

3、形成汉语言文学专业各门专业课程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教师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进一步优化,教学师资水平达到较高的标准。为实现汉语言文学优质专业建设目标的实现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4、强化科研服务教学,科研促进教学的理念。未来3-5年,教师在科研上,科研能力不断提升,论文数量不断增加、论文质量不断提高、论文影响不断扩大。部分有条件的教师可参与教材的编写以及出版专著。

(三)专业建设的内容与措施

1.课程建设

(1)加强课程建设。课程建设应包括课程见面设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建设目标、步骤和措施以及条件保证等。以精品课程、示范课程建设带动汉语言文学学专业课程建设。完成对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计划的修改和对培养方案的完善。制定符合实际的汉语言文学所有专业课程的教学大纲。争取1-2年后成功申请院级精品课程一至两门;在院级精品课程的基础上,争取在3-5年后有1门课程为省级精品课程。努力建设重点精品课程、示范课程,带动汉语言文学学科的整体建设

(2)认真抓好课程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按照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方案,建立教学质量评价机制(目前教务处正在酝酿)。建立专家、同行和学生评课机制,从根本上扭转教师教学活动和学生学习活动貌合神离的情况,督促教师敬业乐教,不断研究教材、学生和教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3)重视建材建设。学位课程、专业主干课程继续采用学术价值高、影响广、使用度高的优秀教材,这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理论基础。同时注重及时更新教材,不断补充汉语言文学学科的最新发展成果。对个别实践性较强的非主干课程,注重编写适合三本学生实际的教材以及学习资料。对部分专业主干课程尝试采用双语教学(汉语和英语)的方式,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鼓励教师自主开发网络课件,建成由文字教材、电子教材、网络课件、试题库、系列参考书和辅助教材等构成的立体化教材。

(4)重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试方式的改革。准确定位精品课程、示范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指导和示范作用,在教学中,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重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要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始终保持课程先进性。注重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精品课程、优质课程应根据课程特点,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教学,实现教学与管理的网络化,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参考文献等应上网免费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呼吁尽快开通多媒体教室的网络系统,尽快开通学生宿舍的网络系统。实现考核方式的创新,采用多种方式、手段进行考核。注重学生平时考勤成绩、平时学习成绩的考核。学位课程现行采用教考分离的方式进行考核。待田间成熟,推广至所有专业课程。

(5)重视和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在理论够用的前提下,加强各课程的实践环节。精品课程、示范课程应重视实习、见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开展实践教学改革,引导和鼓励教师想法设法开辟实践教学途径,引导和鼓励学生参加科研活动,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

(6)注重培育课程特色。要在教学内容、教材、教学方法与手段、实践教学、考试模式等方面形成风格和一定特色,精品课程、示范课程要走在前面。以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位课为土突破口,建设试题库,尝试教考分离,为全面实行教考分离,提高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2、学术研究队伍建设

(1)通过学院科研工作的考核制度、科研奖励制度、进修培训制度等形式,加大对人才的培养。通过明确对学科带头人及其学术梯队科研管理目标和任务,重点培养一批具有稳定学术方向的中青年教师。通过实施学术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力争在汉语言文学学专业领域内造就具有在专业领域、在省内外有一定知名度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同时继续贯彻“立足培养,兼以引进”的人才战略,力争在5年内引进1—2名在国内已有一定知名度的兼职教授和学科带头人,引进具有博士学位和高级职称的教师,同时加大对现有教师培训力度,实现校内外资源整合,进一步提升学科研究队伍的整体实力和研究水平。

(2)采取有力措施提高现有学术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学历水平。通过在岗培训、派出进修、在职攻读博士,引进博士和中青年教授副教授等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博士学位、高级职称在教师中比例,优化现有学术队伍的职称、年龄、学历结构。

(3)为了保证学术队伍的学术水平,应争取机会派送中青年教师以访问学者身份去国外进修学习,鼓励年轻教师在国内进修,以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为汉语言文学学专业的未来发展积蓄充足的学术力量。

(4)成立汉语言文学研究中心,选拔学科带头人负责该中心工作,通过该研究平台加强与外部的学术交流,提升汉语言文学学专业的教学科研水平。

3、科学研究

(1)根据专业建设和学科格局调整的要求,制定并实施汉语言文学学专业中长期科研规划,有重点地组织学术研究。

(2)通过统筹规划、重点建设、学校申请立项、院系适当扶持的措施形成集本科教材建设、重点课程建设和科学专著出版于一体的成果创新体制,力争5年内出版教材或学术专著1-2部。

4、学术交流

汉语言文学学专业将加强与国内兄弟院校及国外学术界的交流,以提高我院汉语言文学学专业的学术影响力。具体措施有:

(1)进一步加强学术交流,为学科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积极主动与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学术联系,积极开展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力争每两年举办一次具有一定水准的学术研讨会议,展示我院汉语言文学学专业在学科建设方面的成就和增强与同行的交流。聘请在学科领域里国内外知名教授来校做学术交流,规模上达到每年2人次。到2008年,力争与国内外的高校、研究所等机构建立学术交流关系。

(2)鼓励专业教师积极加入各种学术团体。

5、充分利用已有条件,尽快建立新的实训基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在争取建设汉语言文学专业办公自动化实验室,同时,加强软件建设和制度建设,提高汉语言文学办公自动化实验室的利用效率。巩固、扩大与汉语言文学专业与学校、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报社、电视台、电台的联系,搭建产学研平台,共建实习、见习基地,提高专业知名度,提升学生素质。

6、学生综合素质教育

(1)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开展学生的学术活动及社团活动,组织专业学术活动,定期或不定期地举行学术讲座,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创造条件使学生较早参加科研和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沟通、交际、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进一步加强学生管理,树立良好学风,提高综合素质。严格按照培养计划的要求,保证培养质量。发动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动手做科研,鼓励学生投身于第二课堂,参与申报和完成各级科研项目来提高学生科研兴趣与水平,通过严格要求本科生论文质量来保证培养水平。





联系地址:西安市长安区皂河路2号


邮编:710100 电话:68084680

文学院

ICP备案号:陕ICP备15015903